1945年末,年轻的林业技术员谢汉光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台湾的信,信中,他在台湾的导师诚恳地邀请他前往台湾的科研所工作。这时,谢汉光刚刚结婚九天,正与妻子在香港度蜜月,但接到这封信后,谢汉光陷入了沉思和矛盾中。几天后,他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,坚定地告诉妻子,自己将离开,并且可能永远不会再回来。这番话令妻子目瞪口呆,不解丈夫为何如此决定。新婚夫妻正处在甜蜜时光,谢汉光为何要突然作出这样的选择?妻子心中的疑问无解,然而,谢汉光内心却有着无法言说的复杂情感。表面上,他是一个普通的林业研究员,但实际上,他早已是一个从事多年地下工作的党组织成员。这次前往台湾,是上级的指示,因为台湾刚刚光复,国民党对这片土地的控制尤为严格,在两岸对立、局势紧张的情况下,台湾的重要战略地位使得组织需要尽快建立情报机关。作为一名出色的地下工作者,谢汉光被赋予了协助组织在台湾建立情报网络的任务,这对于未来的工作至关重要。身为一名共产党员,谢汉光毅然决定将国家大义置于个人家庭之上。即便如此,他仍不舍与妻子的告别,但深知自己此去生死未卜,且妻子并不知晓他的真正身份,因此他选择让妻子过上正常的生活,而决定与她断绝关系。然而,妻子曾秀萍却始终等待着丈夫的归来,不久后,她发现自己怀孕了,带着那份渺茫的希望继续独自生活并抚养孩子。她无尽的等待持续了44年,直到最后,她才得以与谢汉光重逢。
展开剩余82%谢汉光与党组织的关系,源于1940年。那年,年轻的谢汉光原本打算报考广西大学的法政专业,然而恰逢该年该专业被撤销,幸运的是,由于成绩优异,他被调剂到了农学专业。就这样,谢汉光误打误撞走上了林业研究的道路。大学四年,他过得既充实又快乐,成绩出色,性格外向,几乎所有人都喜爱这位新来的学子。然而,他并不完全安于学术,国家的苦难时刻萦绕在他心头。日军的侵略令中华大地满目疮痍,民众疾苦,四处的学生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奋力求索救国之路。就在这时,谢汉光结识了一群共产党员,他们的信仰和理想深深触动了他,最终,他也毅然加入了共产党的学生组织。
1942年,谢汉光大学毕业后,来到柳州的一家农场工作。在那里,他不仅管理农场,还将农场秘密发展成了我党在柳州的情报中心。尽管当时他尚未正式加入共产党,他的身份仅是党外朋友,但他的工作热情与能力却让人称道。不久后,他搭建了庞大的情报网络,成为组织的核心成员。组织上也开始对他产生重视,计划将他培养成重要的地下工作者。谢汉光以为自己会在柳州长时间驻扎,然而,突如其来的豫湘桂战役打破了他的计划,日军的进攻迅速逼近,柳州面临危险,谢汉光被迫放弃了情报站,带着一丝无奈逃亡至四川。
逃亡的日子充满了不幸和艰辛,谢汉光一路目睹了人间的悲惨景象,内心对日寇的仇恨愈发深沉,而对国民党也充满了失望。经过长时间的动荡,谢汉光终于在四川找到了短暂的安宁,他选择暂时从事教育工作,等待新的任务。终于,随着抗战结束,谢汉光的生活发生了重大转折,工作调动让他来到了香港,也与曾秀萍结为了夫妻。此时,尽管抗战胜利,人们期待和平的降临,但谢汉光深知,和平的曙光并非如此简单,背后潜藏着更多的风暴。
国民党的一系列举动,使得我党意识到必须在台湾提前布局,于是,谢汉光被派往台湾执行一项艰巨的任务。尽管他当时加入党组织还不到一年,但他已经为党工作了三四年,他的能力和隐蔽性得到了组织的认可。谢汉光以林业研究员的身份前往台湾,表面上是受台湾老师的邀请,实际上他此行的真正任务是协助党组织在台湾建立情报网络,并将党内的同志安排到台湾的各个行业中。谢汉光在台湾工作十分顺利,通过不懈努力,短短一年内,台湾研究所的许多研究员已是我党成员。情报源源不断地通过台湾传回大陆,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然而,一场意外打破了谢汉光的平静生活。1949年10月31日,《光明报》案的爆发使得国民党通过该报掌握了我党地下组织的重要线索。随后,台湾展开了大规模的搜捕行动,1950年,我党在台湾的负责人蔡孝乾被捕,给整个地下党组织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。蔡孝乾虽然在党内拥有较高职务,但其革命态度一直动摇,最终在压力面前叛变,出卖了我党在台湾的成员名单。这份名单上,谢汉光的名字也赫然在列。
尽管谢汉光的身份较为隐蔽,他只是一个研究员,并未直接参与政府或军队工作,因此并未成为国民党重点追捕的目标。但由于特务机关的严密监控,谢汉光仍然未能逃过追捕。就在此时,谢汉光收到了一封来自联络员张伯哲的信,得知蔡孝乾被捕后,敌军正朝研究所赶来。虽然消息未必完全确认,但谢汉光深知张伯哲的人品,决定冒险逃走。他迅速离开研究所,前往嘉义县藏匿。
然而,在嘉义县,谢汉光却遭遇了更加严峻的考验,他再也无法与党组织取得联系,身边的同志纷纷失踪。没有人可以依靠,谢汉光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。绝望之际,他偶然遇到一位从深山里走出的农民,谢汉光谎称自己是国民党逃兵,求得庇护。农民的同情让谢汉光暂时得以隐匿,但他很快被迫继续流亡。此时,他的唯一生存依靠便是身上两枚金戒指——一枚是与妻子定情的信物,另一枚是父母遗留的珍贵遗物。
凭借这两枚金戒指,谢汉光终于获得了村长的容忍,得以在村子里藏匿。为了确保安全,谢汉光假扮成村里死去青年的身份,继续躲避特务的追捕。日复一日,谢汉光的生活越来越艰难,他深知,在这一切结束之前,他只能默默等待着,期待两岸恢复沟通的那一天。
终于,44年后的1988年,谢汉光迎来了重返故土的机会。两岸的探亲通道终于开启,谢汉光提交了申请,凭借他伪装的农民身份,顺利获批前往大陆。当他终于踏上家乡的土地时,已是满头白发的70岁老人。此时,他心中最牵挂的,依旧是当年离开的妻子。多年的分离和苦难,曾秀萍依旧记得他,两人终于得以重逢。谢汉光不再孤单,曾秀萍带着他们的儿子和孙儿一起迎接了这位迟到的丈夫和父亲。
这44年的漫长等待,最终换来的是亲情与团聚。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,谢汉光最终回到了家,回到了那个他一生都没有忘记的地方——曾秀萍的怀抱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配资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